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,安置房的买卖越来越普遍。特别是在拆迁经过中,安置房买卖合同成为了许多人关注的重点。今天,我们就来聊聊安置房买卖合同中的那些事,尤其是风险与规避技巧。
安置房买卖合同的重要性
安置房买卖合同是指因拆迁等缘故,房主与购房者之间签订的法律文件。这个合同不仅保障了双方的权益,也是完成房产过户的法律基础。然而,由于安置房的独特性质,这类合同在签订时面临着不少风险。
买家在签署合同前,一定要慎重考虑,了解相应的法律法规以及可能的风险,以确保自己的权益不受到侵犯。
常见的几种风险
1. 房产证未领取风险
有时候,卖方由于各种缘故未能领取房产证,但仍旧想与买方签订合同。这样做的风险很大,毕竟一旦没有房产证,合同可能被判决无效,买方的权益得不到保障。
2. 费用承担不明确
在购买安置房时,买方与卖方往往会面临初次领取房产证的费用难题。如果在合同中没有明确约定,这可能会在后期产生纠纷,卖方可能会以各种理由拒绝配合。
3. 房屋位置不一致
拆迁安置房的性质决定了其房屋位置可能存在变动。如果签合同时对房屋位置约定不清,而房产证上显示的位置发生变更,这将可能导致合同无效。
4. 卖方拒绝过户
在合同签订后,卖方可能会以房屋价格上涨为由,故意拖延过户的时刻,甚至找借口拒绝配合。
怎样规避这些风险?
1. 签订书面合同
对于安置房的买卖,务必签订书面合同。最好在村委会等相关人员的见证下进行,这样能确保合同的有效性。
2. 核查房屋诚实性
在签订合同前,买方一定要核实卖方的房屋情况,包括是否存在抵押和租赁等情况。并在合同中约定,卖方需对房屋诚实性承担责任。
3. 明确费用分担
在合同中,一定要明确初次领取房产证及过户等费用的承担责任。同时,可规定若卖方不配合,买方有权要求赔偿。
4. 约定违约金
为了保障合同的顺利履行,买方可以在合同中约定违约金或预留部分购房款,作为卖方配合过户的保证。
5. 见证人签署
为确保合同的有效性,建议请卖方的近亲属作为见证人在合同上签字,以表示知晓并同意这笔交易。
小编归纳一下
无论是购买安置房还是其他类型的房产,签订安置房买卖合同时了解相关法律聪明都是至关重要的。务必要仔细阅读合同条款,明确各自的权利与义务,并在遇到难题时及时寻求法律帮助。只有全面的考虑,才能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。
